未来的中国深空探测还将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根据设想。探月工程的基础上,具备到达近地行星的探测能力,实施火星环绕探测和小行星、太阳的探测;第二阶段,具备在近地有大气行星天体着陆和巡视能力,掌握行星借力飞行等关键技术,开展金星探测、太阳探测、小行星取样返回探测任务;第三阶段,具备近地天体无人取样返回等能力,开展火星无人采样返回探测,兼顾木星系统探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学院总工程师王彦广预测说:未来中国的深空探测,上周末在沪闭幕的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上。将以月球、火星为重点,同时开展太阳、小行星、木星等天体探测。
预计在 11 月 9 日凌晨,另据专家透露。国首枚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搭乘俄罗斯的天顶号运载火箭与福布斯 - 土壤探测器一起发射升空,飞向火星。
中国深空探测 越来越 “ 深 ”
从近地到深空,从地到天。中国航天的深空探测路径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比起来,即将上天和 “ 天宫一号 ” 对接的神八 ” 飞进最初预定轨道只不过 10 分钟,近地轨道高度只有 300 多公里;嫦娥二号 ” 用 5 天到达绕月轨道,月球离地球约 38 万公里;而下月即将飞天去绕火星的萤火 ” 站 ” 时间则要 10 个月,飞行高度约 4 亿公里。
登月技术成熟 或再登 “ 火 ”
中国空间探测的步伐就从未停止。根据我国探月工程的三步走 ” 即成功实现 “ 绕月 ” 后,自国家航天局 2000 年宣布空间科学成为我国民用航天的重要组成局部以来。 2013 年前后将实施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寻回勘察, 2018 年前后将实施月球样品自动采样返回。